聯絡地址
653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89-1號
聯絡時間
周一至周五: 9AM - 5PM
年份| 2012年
設計者|Markuz Wernli、 AMadoka Yoshitomi
設計概念| 2012年藝術作品由瑞典Markuz Wernli 與日本AMadoka Yoshitomi兩位藝術家聯手創作,利用近一萬個回收文始殼拼貼而成的大型格畫。
年份| 2016~2017年
設計者| 成龍社區
施作者| 成龍社區
設計概念| 2016年與2017年藝術作品,由社區村民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,以「連結」概念串連過去生活記憶、現有自然環境與成龍新的未來。「再生」從空中俯視有如發芽種子,生生不息。夕陽西下時,與水中倒影相映成一顆心,傳達對家鄉的愛。
年份| 2021年
設計者|王柏青
施作者|國立嘉義大學、成龍社區
設計概念|
此作品重新思考人與環境之共生關係。藉由退化演替的動態過程,作者強化生態系統美學之傳遞。
在地層下陷所形成的溼地環境中,人為構造物逐漸崩毀,然其裂解之元素與結構,化為野生族群避難、停歇與繁衍之新棲地。
設計過程|
還野 – Rewilding
年份| 2021年
創作者︱Katharina Eckert 德鴻
設計概念|
本作品由社區居民和外來訪客共同完成,內容以詩人王婷在2017年為成龍溼地寫詩〈再開一扇窗〉,描述暴雨過後的新生。以木刻板畫的傳統技藝來複刻詩句,並藉由集體創作,讓眾人一起為這片土地和人再開一扇窗。
設計過程|
一起開一扇窗
年份| 2021年
創作者︱Justin Tyler Tate 賈斯廷
設計概念|
《鳥翼》為半永久的場域特定(Site-specific)裝置藝術,探討現有素材及原生地景,演示出「後人類世」建築的樣態。本作不僅作為當地鳥類的大型休憩處,也吸引其他物種一同進駐到這個裝置空間——人類亦包含其中。此空間與供人類使用的結構類似,並針對成龍溼地的環境條件設計及打造,意圖以最小的佔地面積,為當地鳥類提供充分的棲息場域,同時創造出可栽種植物且兼具教育功能的空間。
設計過程|
Avialae – 鳥翼
年份| 2021年
創作者︱Justin Tyler Tate 賈斯廷
設計概念|
將碳化處理後的漂流木搭建成拱狀,如肋骨從土地生長出來,運用現地的紅磚和砂土,設置為環狀鋪面,並在中心種植成龍原生的蘆薈,作為花園和活動空間。本作品運用多元回收素材,加以活化並重新展現為一獨特空間。
設計過程|
Cage – 籠
年份| 2022年
創作者︱Justin Tyler Tate 賈斯廷
設計概念|
《景屋》的建築工法是取經自美術工藝運動(Arts and Crafts Movement)和美國工匠建築(American Craftsman Architecture)的方法論,但經調整後多採用原為其他用途的再生材料。因此設計元素取決於我可以取得哪些現成素材,再將其製作成構築《景屋》的元素:窗戶是經手工製作或由現有材料修改製成、門也是經過調整與修改;連構成《景屋》骨幹的托樑和小樑,在設計組裝時,也未使用新木材或舊有梁柱。這樣的製作工法,在當代背景下重新構築傳統木工的概念,使用的材料雖不同尋常,也經常受到輕忽,卻可兼顧經濟與永續價值。
設計過程|